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黄海旋 江瑞芳 封艳
1月15日晚,由深圳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主办,大鹏新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承办,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、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协办的“助·家”——海归人才关爱陪读家庭计划系列讲座之《后疫情时代如何安放下一张书桌》线上举行。
活动海报
(相关资料图)
此次讲座邀请到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陈思齐主讲。陈思齐任教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,她的学术领域包括交互设计、空间评估、社会感知和面向用户的建筑优化设计,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及老人相关的建筑行为学。
讲座截图
“童年,是一种环境结果。”陈思齐引用美国作家、批评家、教育家尼尔.波兹曼的名言来说明,家庭对于孩子居家生活和学习应有具体改善措施,例如,对家庭进行功能分区,特别是学习空间一定要舒适且功能固定,床和书桌不应该安排得太近,避免孩子早上醒来就会有种“从床上到书桌”的心理压力;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对外交流,现在“数字化生存”时代已经到来,无法完全隔绝孩子使用电子媒介产品,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引导就成为了家长更加应该关注的话题;有效进行心理疏导。
2月开学后,陈思齐还将进行下篇“在校篇”讲座,根据不同时期、不同需求,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讲座背后的“助·家”——海归人才关爱陪读家庭计划是2022年大鹏新区社会组织扶持计划之一,探索将社区、社康中心及学校纳入规划并对陪读家庭进行系统关爱。“根据《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(2020—2025年)》的规划,深圳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将达11万个以上,新建高中大多建在原特区外的地区,深圳家长跨区陪读陪考的现象已引发关注。”大鹏新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会长王明军表示,当初启动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充分调动海归协会高素质人才资源,以位于大鹏新区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为试点先行示范,为大鹏新区陪读家庭提供“轻量化”“定制化”的精准关爱服务,一方面纾解陪读家庭的压力,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,帮助其更好的适应当地社区,顺利渡过陪读生涯,实现家庭和个体更好的成长;另一方面,该项目将通过系列社区活动、团辅、工作小组等实践,帮助新区在深圳市率先探索“陪读社区”这一特殊类型的基层管理经验,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“陪读社区”和“陪读家庭”的状况,并达到促进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。
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
据了解,该计划将举办一系列以成长陪伴为主题的社区活动,联合社区工作人员、社康中心医务工作者和社工资源,完成6个主题的陪读适应性团体沙龙活动;为陪读家庭建立成长档案,提供点对点的支持帮助;推动成立由学校相关负责人、家长、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等共同组成社区关爱陪读家庭委员会,尝试建立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;编制完成符合当地社区需要的《关爱陪读家庭方案》以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。
“我们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于大鹏新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,我们协会作为一个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高度集中的组织,目前登记会员约180人,拥有相当部分成员具有心理学、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,对‘陪读家庭’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投入正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,也是我们发挥所长的好机会。”王明军表示,该协会成立近4年来,持续关注大鹏新区高质量发展,关注社会、关注企业、关注家庭,该计划得到了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的大力支持,通过与学校、社区等联动,为“陪读家庭”搭建可有效提供心理疏导、生活咨询、困难帮扶等关心关爱服务的平台,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技巧,促进“陪读家庭”这一社会现象良性发展,最终达到“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”的目的。
审读:谭录岗 田君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